(通讯员 邢起龙 摄影 雷铭宇 审核 丁银河)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积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7日,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简称非遗中心)师生团队代表10余人赴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云梦博物馆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秦简文化行”“三走进+”活动。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非遗中心团队师生们侧重从非遗转化发展、楚式漆艺传承等方面开展学习调研。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师生细细体会睡虎地秦简记载的秦代律法、文书、制度等相关内容及当代价值。在汉代陶楼展区、青铜礼器展区,师生们被精美的文物和传统技艺所吸引,特别是在楚式漆器展区,精巧的纹饰与工艺令师生赞叹不已。

据了解,云梦博物馆作为楚文化研究重镇,尤以睡虎地秦简、青铜礼器、楚式漆器等闻名。特别是1975年出土的千余枚竹简,不仅是“中华第一法律文书”,更是解码秦代社会治理的钥匙。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交流探讨等多种形式,师生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研学之旅,初步了解长江文明和楚地文化遗产,积极思考文化遗产的转化路径。
非遗中心主任丁银河教授表示:“秦简承载的文字信息,以及漆器蕴含的制作技艺,都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活基因’,为现代非遗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线索。”此次考察调研活动,为师生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思路,具有很好的实际价值。
团队师生纷纷表示,要立足资源禀赋,讲好文化故事,创新传播方式,推动秦简文化、漆器文化、古建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非遗中心将以助力“支点建设”为主线,围绕荆楚文化持续开展田野调查和转化发展研究,加大非遗进校园、进课堂力度,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